郅都,西汉文景时期的酷吏,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,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、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把他比做后代的包青天。因为曾经太子就是被他活活吓死的。
网络配图
当然,说郅都不得不说两个人,一个就是被他吓死的当时的前太子刘荣,另一个就是最终把他害死的窦太后。
郅都在汉朝的官衔是中尉,他执法忠直不阿,不避权贵,讲究程序,依法办事,所以老百姓和一些忠良之臣拍手称快,而宗室贵戚列侯都怕郅都,视为他们的眼中钉,肉中刺。他们给他起外号叫“苍鹰”,可见郅都在时人眼中的地位。
汉景帝的儿子刘荣,汉景帝前元四年(前153年)为皇太子,4年后被废,封为临江王,因为在封国“坐侵庙垣”,触犯了汉朝的法律,景帝知道后,命令去中尉府对簿公堂。前面说郅都执法忠直不阿,不避权贵,讲究程序,依法办事,所以审讯时非常认真,刘荣作恶心虚,十分害怕,第一次审讯后回府饮毒自杀死了。
网络配图
这件事怎么能怪郅都呢?但是窦后听说此事,就认为是郅都活活逼死自己的孙子。窦后就命人中伤郅都,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,结果是郅都被罢官回家。
郅都毕竟是个人才。汉景帝顶着窦后的压力,拜郅都为雁门太守。当时,边境上的匈奴人听说郅都到任做了雁门太守,原来胆大妄为的人立即变得胆小如鼠,竟然不敢侵扰边境,不敢靠近雁门一步。匈奴人特别憎恨郅都,曾经做郅都的偶人像,命令骑兵射偶人,但是骑兵都害怕郅都,射箭的臂膀和手随着心跳颤抖,而屡射不中,有的士兵甚至不敢射,竟然从马背上栽下来。
这么威震匈奴的人,窦后还是不放过,千方百计抓郅都的小错,郅都没有错也说有错,要用汉法治郅都死罪。
网络配图
汉景帝为郅都向窦后求情说:“郅都是忠臣,不要难为他呀。”
窦后坚持不肯,说:“难道只有死掉的临江王不是忠臣吗?”汉景帝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愿,无计可施,郅都最后还是被杀了。郅都死后,长安的宗室贵族违法乱纪的便多了起来。作者
古代有耳洞吗?古代男子打耳洞的讲究
古代的耳饰有多美?古代女子如何打耳洞?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!
1.发展历史
最早的耳饰,可以追溯到尚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,因为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耳饰,因此,那个时候至少耳饰已经诞生了。不过,虽然耳饰存在,但是并不见得就很流行。夏商时期,耳饰一般存在于两类人的身上,一个是低贱之人,算作是一种标志,另一个是神职人员,“巫”,所谓的“以舞降神之人”。
周朝时期,一直到唐朝时期,耳饰都会被人们鄙视,这一点我们后面详细说明。宋朝之后,情况就逐渐不一样的,手工业的发展,对于美的追求,不单单是耳饰,很多饰物都比以前发展的更好更美,这一点,从很多文物上都能够看得出来,它们的制作、设计,是现在的很多配饰远远比不过的。
2.耳饰种类
古代的耳饰种类非常多,下面简单介绍几种。第一种,玉珏,玉珏的标志性特点就是“不完整”,一整个玉环缺了一块,则为玉珏,主要是用来做耳饰和佩饰的,小玉珏经常成双成对出土与死者的耳部,因此可以判断是耳饰。第二种,瑱,读作tiàn或zhèn,有不同的意思,“tiàn”是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,“zhèn”是戴在耳垂上的玉。
第三种,耳珰,和现在的耳钉差不多,戴在耳垂上的穿孔之中。第四种,耳钳,专门用来指满清时期满人的传统耳饰,在很多满清时期后妃的画像当中都可以看得到。另外还有耳环、耳坠,与现在的耳环耳坠相差无几,只不过能够留存下来的文物,在做工上面自然要非常精致了。
3.古人打耳洞吗
说到打耳洞这个问题,与古人的很多思想是分不开的,诸如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,就连剪头发都被认为是不对的,囚犯脸上刺字以表示他的身份,任何对身体上任何部位的损伤,都是一种不被提倡的做法,这也是之前所说,周代到唐代人们不提倡打耳洞的原因。不过不提倡只是不流行,因为依旧存在有当时出土的耳饰存在。
关于耳饰,古人其实远比现代人更讲究,什么样的身份,什么样的地位,毕竟出土文物的精致,不是古代普通民众能够接触到的。现在只是追求美,但古人讲“礼”,或许也只有在古代,才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礼的风范与蕴含其
- 上一篇:古代有光棍吗-古代光棍比例-德国欧尼尔家用烤箱价格 [2024-06-09]
- 下一篇:古代饮食对现代饮食的影响-古代饮食对现代饮食的影响 [2024-06-09]